首页 法院概况 机构设置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庭审直播 民意沟通 党建工作 法治中国行

 

诉源治理新“枫”景丨书写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 打造多元解纷新模式

  发布时间:2023-11-17 09:29:25


依安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在诉源治理工作中融入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理念,深入贯彻落实“一要二统三抓实”工作思路和“四化四解四到位”工作要求,做深做实能动司法,从源头上减少案件的形成,在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
1.坚持诉源治理工作原则,全力构建辖区调解大格局。依安法院选任调解经验丰富、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法官加入诉前调解团队,聘回审判经验丰富的退休法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,挂牌成立“老王法官调解室”、“老冯调解室”等司法特色服务。按照1名法官、1名书记员、1名人民调解员或律师、法律工作者等配比形式组成“1+1+N”诉前调解团队5个。完善诉非衔接机制,多角度推进“多元调解+司法确认+简案速裁”一站式服务模式,打通司法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。


2.推进“三官一律进网格”工作模式,零距离服务群众。依安法院在全县8个社区及151个村镇派驻24名法官,与警官、检察官和律师组成指导小组下沉到基层,与网格员、村干部协同配合,听民意、解民忧、暖民心,针对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婚姻家庭、借款合同、土地流转等热点问题开展法律疏导,实现点对点、面对面、零距离司法服务,避免小矛盾酝酿成大问题。年初以来,我院员额法官每周深入网格实地服务1次,每次在网格内服务时间不少于6小时,帮助各级社区和村镇妥善化解物业合同纠纷325件,供用热力合同纠纷121件,农村集体三资纠纷45件,土地承包合同纠纷28件。


3.构建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协调联动平台,整合社会调解力量。邀请社区乡镇综治委员、基层法律工作者、法律志愿者、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入驻诉前调解中心,与法官共同组成诉前调解小组,构建司法所、派出所、法律服务所、律师事务所参与的“四级联动”调解网络,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,坚持有案必调、有调必果,变被动审理为主动靠前调解。由人民法庭牵头制定协调联动工作机制,按照“部门联动、多元化解、和谐共治”的工作思路,发挥基层治理各部门优势,形成化解矛盾合力。在新兴镇安乐村等5个村挂牌“无讼村屯”,打造了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多元解纷服务体系。


4.广泛开展巡回审判,弘扬新时代法治精神依安法院选取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,通过巡回审判进社区、进村屯的方式,严格按照庭审程序开展举证、质证、法庭辩论等环节,零距离向群众展示法院工作内容,让人民群众学习法律知识,感受司法便捷,同时达到审理一案、警示一方、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,截止目前共开展巡回审判17次,邀请社会各界观摩旁听庭审12次。依安法院注重预防与修复并重理念,每月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服务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知识生动展现在群众面前,截至目前共计开展法律知识专题宣讲6次,法治校园大讲堂7次,举办法律咨询4次,发放《依安法院立案诉讼服务指引》1200份。


5.强化科技赋能,助力枫桥经验插上“智慧翅膀”。依安法院不断探索推进“枫桥经验”数字化,力争在数字赋能平台建设、互联网+基层法治等方面推陈出新。年初以来,通过电子诉讼平台、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、互联网自助终端等网上立案渠道接收案件2774件,符合立案条件审核通过2389件,部分案件分流至非诉方式化解,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中采用互联网在线庭审方式开庭审理219件,通过统一送达平台电子送达各类法律文书1167人次,采用网络邮寄送达诉讼材料787人次,采用中国移动微法院发送电子诉讼服务通知3490人次。


责任编辑:郝焱    

文章出处:依安县人民法院    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