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法庭接触的当事人绝大多数是农民,受传统观念和教育水平的限制,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,法律知识相对淡薄,在签收法律文书、参与应诉、指导举证、庭审答辩等方面存在一定难度,往往需要作大量的释法答疑工作才能使诉讼程序顺利进行,为此,依安法院派出法庭通过长期司法实践,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五心工作法,接近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,使民事纠纷得到了及时高效化解,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认可。
一是“热心”接待当事人。对每位来诉当事人都微笑相迎,礼貌相待。一句你好、一声请坐,这样的话虽然简单,但能消除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,使当事人放下心中顾虑,为以后顺利审理案件作好铺垫。
二是“耐心”倾听当事人倾诉。当事人陈述的案情有时候不仅乱而长,而且琐碎无层次,说了很多话,用了很长时间也不能表达清所说本意,这时办案法官会不厌其烦、耐心倾听、细心引导,消除当事人心中的焦虑,让当事人放下压力,轻松陈述,使法官更清楚、更详细地了解案情,为找准纠纷焦点打下基础。
三是“虚心”作当事人笔录。当事人在陈述中可能会有一些不仅我们没见过,甚至都没听过的字、词,遇到这种情况,这时书记员会放慢记录速度,认真听取当事人解释,尽量换一个最贴切的书面语代替,以求最准确地表达当事人的思想,避免因一个字、词的失误可而产生歧意的不良后果。
四是“诚心”作释理明法工作。在给当事人作释法答疑工作时,尽量用群众听得懂的大众话讲明道理,避免用不易理解的法律名词和法言法语,在当事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利弊,使其明确案件的性质及可能达到的效果。如遇情绪特别激动的当事人,切记急燥,勿必保持平和心态助其发泄,直至当事人息怒为止,尔后再行释法明理,使当事人对案件发展趋势做到心中有数。
五是“真心”解决当事人实际问题。为使当事人纠纷得到彻底化解,当事人在履行义务后在生产、生活、经营等方面确有困难的,法官拿出真心全力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,使当事人在诉讼的同时无后顾之忧,以真情感化当事人,以真心服务当事人。